机电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 15:37 来源/编辑: 智能制造学院审稿人2 浏览次数:

王志中,男,教授,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主要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建筑电气CAD》、《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以及顶岗实习等课程,工作期间先后主持参与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水泥混疑土路面板脱破坏机理及处治措施研究》、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CBE型课程体系建设——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基于情景设计的<交通服务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等6项市级教研教改项目以及《基于“学—做—创”的建设类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个。公开发表学术及教研教改论文11篇文章,其中北大核刊4篇,EI1篇;主编1部“十三五”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类专业规划教材,专著1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2项实用新型专利。

 

陈佳佳,女,工学硕士,智能制造学院机电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机电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市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开发校级规划教材2本,发表论文3篇。主讲《机械制图》、《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等课程,指导学生在先进成图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10余项


郭晶,女,讲师,中共党员,2024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主要讲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城市轨道交通电工基础》。主要从事新材料智能制造方面研究,参研国家级重大项目3项、主持市级重点项目2项,主研2项,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其中SCI 1区TOP期刊2篇(Acta、JMST),申请发实用新型专利3项。

陈富玉,女,工学博士,智能制造学院机电教研室专任教师。202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二次电池快充正极规模化制备、钒基正极材料的改性与优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能源材料领域累计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SCI 1区论文4篇,包括ACS Energy Letters(影响因子19.5,TOP期刊封面文章)、Nano-Micro Letters(影响因子31.6,TOP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权威期刊。先后参与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要科研课题,在国际学术会议TMS 2024 magnesium technology中发表研究成果(相关会议论文被EI数据库收录),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

 

 

潘正,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电气、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建筑电工》、《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识图》等课程以及承担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主编教材1本。作为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

梅春燕,女,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电气专业及机电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主讲《建筑电工》、《电工电子技术》、《PLC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系教学督导组组长,2016-2017学年院优秀教师。主持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研教改项目3项;主研重庆市教委教研教改项目2项;参研省部级及院级教研教改和科技项目多项。作为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主编已出版教材1本。主持建成电气控制实训室。

杨琳琳,蒙古族,1986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重庆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IM技术与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二级建造师;自2012年起从事教学工作,所授课程有《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工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通风与空调工程》、《室内环境与设备》等;学院2015-2016年度“优秀党员”、 学院第四届说课比赛一等奖、主持参与重庆市教学科研项目3项、主持参与学院教研教改项目2项、主编教材2本、发表论文7篇并获得市级奖励4项;申请专利2项;全国“松大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网络知识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李倩倩,女,讲师,1990年生,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主要讲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主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罗敏,女,中共党员,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二级建造师。主要从事暖通空调、机电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暖通空调技术、绿色低碳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曾参与多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项目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奖1项,省级优秀设计项目2项,参编地方标准1部,发表科研论文2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

 


周娇媚,女,工学硕士,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累计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主要从事工业软件的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建筑设备与识图》等。

陈喜,男,工学硕士,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主要从事工程流体机械、多相流动与传热等方向的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机械基础》。


罗智文,女,工学硕士,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竞赛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等方向的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机械基础》等。



胡峻菱,男,硕士研究生,2024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人工智能与自适应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从事《Python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教学工作。



肖杰杰,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24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现任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


  


  赖明,男,工程师,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至2019年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从事鱼嘴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S201新品车型总装投产上量管理、就职厂领导秘书协助生产管理、长安车联科技分公司运营管理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制造、低碳制造,主研、参研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市级重点项目2项,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其中SCI 1区TOP期刊1篇(高被引论文)。


 


朱凯欣,女,工学硕士,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发表SCI论文2篇。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电气制图、《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控制等。



赵胜超,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22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光伏储能。曾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四研究所,从事电源设计,现任机电教研室专任教师,从事电梯技术相关教学工作。


代宇杰,女,硕士研究生,中级车工技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的机械专业,主攻流体力学方向。 在校时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授权专利1项。现为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主要承担《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坚持"产教融合"理念,创新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任静,女,讲师,中共党员,2021年6月毕业于重庆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21-2024年为重庆工程学院专任教师,现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主要讲授《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电气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主要从事机械智能制造方面研究,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项,发表论文3篇。

刘馨然,女,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机电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承担《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在企业工作期间从事过农业机械、商用车底盘、电梯及立体停车库等非标设计,读研期间研究方向为机器人轨迹规划,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口径油气管道柔性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的项目研究。



吕庆1997年生,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机械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主讲《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气制图》,研究方向为机械损伤智能检测技术累计发表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