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绘就家乡画卷,以行动彰显青年风采。在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数字设计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学校“返家乡”实践号召,深入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凭专业知识浇灌家乡热土,铺展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之路。
姓名:陈淼
专业班级:24级建筑设计5班
实践地点: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陈家社区
在暑假期间,我走进奉节县永乐镇陈家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工作,在基层岗位上收获成长与感悟,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注入青春活力。实践期间,我以协助处理行政事务为核心工作。一方面,我对各类村务文件进行分类归档,按照村务类别、时间顺序等标准梳理,让原本繁杂的资料变得条理清晰;另一方面,承担纸质文件电子化任务,将过往会议记录、村民信息登记表等重要资料逐一录入电脑,建立规范电子档案,既提升文件查询效率,也为后续数据统计工作筑牢基础。工作中,我的办公技能显著提升,尤其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操作。此外,我还多次协助村干部组织各类会议,全程参与通知传达、场地布置、记录整理等环节,不仅深入了解村委会决策机制与基层工作流程,更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细致与责任。

姓名:陈敏
专业班级:24级建筑室内设计6班
实践地点:重庆市巫溪县丰益社区
在暑假期间,我以志愿者身份投身社区暑期托管服务,与20余名小朋友朝夕相伴,在守护成长的同时,收获了双向奔赴的温暖与蜕变,用青春力量为家乡社区服务注入活力。托管期间,我承担协助维护秩序、辅导作业及组织趣味活动的核心任务。针对低年级孩子作业拖拉问题,我创新采用“任务闯关”模式,将学习目标拆解为“完成口算获绘本时间”等小任务,帮助孩子逐步养成专注习惯;面对孩子间的玩具争执,我摒弃直接评判,转而引导孩子表达想法,教会他们“轮流使用”与“主动分享”的相处之道。此外,我还与其他志愿者共同策划手工、绘画、小故事会等活动,当看到孩子们拿着自制纸飞机奔跑、认真分享“我的家”画作时,深刻体会到陪伴的价值。此次实践让我领悟到“耐心”与“倾听”的重要性,一句鼓励、一次专注倾听,都能为孩子筑起安全感。志愿服务是双向成长的旅程,我用陪伴温暖孩子,孩子也用天真治愈了我,未来,我将继续传递这份温暖,为家乡社区服务贡献更多力量。

姓名:薛佳英
专业班级:24级建筑设计5班
实践地点:西双版纳文旅集团
在暑假期间,我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返家乡”社会实践的一员,在西双版纳文旅集团的实践工作中收获满满。实践期间,我先后参与会议记录、资料整理等基础工作,并外派至景区负责文创产品售卖。性格内向的我,面对挑战,我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傣族织锦、非遗傣陶等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主动突破自我,不仅能用生动语言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还自主设计卖点文案。从最初紧张无措到后来从容应对,我结合游客需求灵活推荐产品,显著提升销售业绩,深刻领悟服务与营销的融合之道。此次实践,让我既加深了对家乡文旅产业的认知,强化了责任感,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与执行能力。未来,我将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文旅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文:薛佳英、陈淼、陈敏
一审:成 真
二审:卢芸霜
三审:尹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