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起源

七夕节,即农历七月初七,最初是古代的星象崇拜,七夕节最初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星象的崇拜。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对牛郎织女星的记载。在汉代,出现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此时牛郎织女已被拟人化。这个传说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向往。
节日习俗
饮食习俗:七夕节的饮食习俗中,巧果是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巧果用面、油、糖、蜜等制成,形状多样,寓意着巧妙和美好。

各地风俗:七夕节的各地风俗丰富多彩。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女子们在七夕晚上用彩线和九孔针或七孔针穿针引线,展示自己的针线技巧。在广东、福建等地,有“拜七姐” 的习俗,女孩子们聚在一起,设案供上供品,向织女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

祭祀习俗:七夕节的祭祀习俗主要体现在祭拜织女和拜魁星。在七夕夜晚,人们在庭院中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星,祈求爱情的美好。此外,旧时还有拜魁星的习俗,想求取功名的人会在七夕节拜祭魁星,祈求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节日故事
从前,有一位勤劳善良的牛郎,他与天上的织女相爱并结为夫妻。他们每天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王母娘娘发现织女私自下凡,便用一道银河将他们隔开。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通过喜鹊搭成的鹊桥相会。这一天,成群的喜鹊飞来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拥,倾诉着彼此的思念。他们的爱情忠贞不渝,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我们在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里,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珍贵。

节日诗词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节日书籍
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通APP或搜索节日有关的书籍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