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匠心暖桑榆 ——大学生用技能守护乡村老人的“幸福晚年”

来源/编辑: 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11:48

7月17日午后,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的老街上,11名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正背着工具箱穿行。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带着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走进10余户空巢老人家中。拧转卡顿的风扇轴承、检修沉默的电饭锅线路、排查老化的电源插座——这场“维修+陪伴”的青春实践,不仅让老旧电器重获新生,更用青年温度填补了乡村银发群体的孤独缝隙,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号召。

扇叶重转——老物件里的岁月温情

“雷爷爷,您听这风声多匀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小邱半跪在地上,额头沁着汗珠,手中的螺丝刀正灵巧地拆解电风扇前罩。82岁的雷爷爷眯着眼笑了:“去年夏天它就‘罢工’了,我总坐这儿等风来,像等远嫁的孙女回家。”随着轴承润滑油的注入,扇叶重新转动,带着草木香的风拂过老人皱纹舒展的脸颊。

19E04

1D81F

学子们的维修清单上,每件器物都藏着时光故事。张奶奶的电饭锅是儿子送的六十大寿礼,“以前用它蒸南瓜,现在坏了,灶上的烟火气都淡了”;王爷爷的台扇是退休时单位发的,“夏夜听着它转才睡得踏实,像老同事还在隔壁唠嗑”。维修时,他们特意将风扇调慢一档风速,“老人吹着不头疼”;给电饭锅换上更灵敏的温控器,“煮软米饭刚好合牙口”;连清理扇叶的软布都带着薰衣草香,“这样吹出来的风带着花草气”。社区登记本上细致记录着:“已教老人用定时功能,睡前开2小时既凉爽又省电”“内胆加了防粘涂层,煮杂粮粥不糊底”。

1538A

电路焕新——安全升级守护居家安心

“刘奶奶,这插头胶套裂了,得换个新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小张举着万用表,眉头微蹙。排查中发现,不少老人家中藏着“电流隐患”。被老鼠咬出小口的电源线、氧化发黑的插座铜片、紧邻淋浴头的浴室插线板——这些正是《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升居家养老安全性”的重点治理处。

学子们的“安全礼包”带着少年人的巧思。给电风扇换上防漏电电源线,“老人拖地时不怕沾水”;给电饭锅配带儿童锁的插座,“防止误碰断电”;在电表箱贴上手绘的“紧急断电图”,红箭头从“风扇”“电饭锅”一路指向总开关,旁边画着举扳手的小人,“这样一看就懂”。76岁的陈爷爷视力不好,他们用彩色胶带做标记。红色贴在“禁止私拉电线”的墙角,绿色缠在“每周检查”的电饭锅插头上。“现在孩子们把线路查得明明白白,连哪根线是风扇的都标好了。”陈爷爷给浙江的女儿发视频时,镜头里新换插座上的“防触电”三个字格外醒目。

1D055

1F130

1B607

温情陪伴——代际共融的“幸福密码”

修完电器的时光总浸着淡淡温情。小王帮张奶奶把电风扇定时调到“日落档”,“傍晚纳凉时它会自己转起来”;李雨桐教李爷爷用语音助手,“对着手机说‘查明天天气’,就知道该不该焖饭”;大家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贴好社区食堂送餐电话,旁边画个小太阳:“晴天饭到得早,雨天会晚些,就像电饭锅焖饭,多等会儿才香。”

84岁的周婆婆患有关节炎,弯腰拔插头总疼得龇牙。第二天,学子们带着自制的“插头支架”来,把插头架到齐腰高:“站着就能拔,不用再弯身子。”离开时,周婆婆硬塞来一篮煮玉米:“刚用电饭锅焖的,你们修好了它,我才能煮出这口甜。”夕阳下,李爷爷追出来递上一袋新摘的桃:“用电饭锅炖桃汤最好喝,下次来教我?”

1BEB9

17839

“每次拧动螺丝刀,都是在拧紧‘老有所依’的承诺;每次坐下来陪伴,都是在编织‘代际共融’的纽带。”实践团指导老师王尧的话道出深意。这场实践让青年们忽然懂得——专业课本里的电路图,只有接上老人掌心的温度、灶上的烟火气,才能真正通上生活的“暖流”。据悉,团队已与社区约定“季度回访”,那些重转的风扇、复沸的电饭锅,将继续在乡村晨雾中传递温暖,让青春匠心守护银发岁月的静好。

文:陈思思

图:吴家雪、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