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重庆荣昌区铜鼓镇万福桥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密码破译行动”正在上演——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将法律条文变成情景剧剧本,把交通规则融入实地演练,用角色扮演揭穿诈骗陷阱,为乡村儿童带来一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安全成长课。

法治情景剧——当《未成年人保护法》走进生活
“如果有人强迫你辍学打工,这违法吗?”志愿者抛出的问题让活动室瞬间沸腾。在“法律知识抢答赛”中,孩子们不仅知道“爸爸妈妈不能随便看日记”,更通过情景演绎直观认识校园霸凌。当志愿者扮演的“小霸王”对同学喊出侮辱性绰号时,台下7岁的小雨突然举手:“这是语言霸凌!我在电视上见过,要告诉老师!”
团队特别设计“霸凌行为识别图谱”,用漫画形式展示言语侮辱、故意孤立等6种常见行为。“以前觉得‘开玩笑’没关系,现在知道会伤害别人。”11岁的柯榆在《我的安全承诺》卡片上写道。志愿者还将《未成年人保护法》要点改编成“拍手歌”,朗朗上口的节奏让法律知识像童谣般扎根童心。


马路实践课——斑马线前学做“交通指挥官”
“红灯亮时,斑马线像不像暂停键?”在社区主干道的斑马线旁,志愿者肖向鑫用比喻讲解交通规则。孩子们手持自制的“红绿灯”模型,轮流扮演行人与交警,在“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口诀声中完成过马路演练。当发现有汽车驶来,9岁的小宇立刻举起“停车牌”,标准的手势让路过司机忍不住鸣笛点赞。
实践团还带来“交通标志连连看”游戏。将禁止通行、注意儿童等标志做成拼图,孩子们在协作中记住图形含义。“以前只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现在能认出20多种标志了!”拿到“交通小卫士”徽章的琪琪,兴奋地向奶奶展示刚学会的“指挥手势”。


防诈实验室——“火眼金睛”识破骗局套路
“阿姨说扫码送玩具,但要填妈妈电话,能给吗?”志愿者扮演的“骗子”刚说完,孩子们齐声喊“不能!”这场“防诈情景剧”中,志愿者还原了“免费送礼”“游戏充值”等5类针对儿童的常见骗局。在“骗局拆解”环节,10岁的小杰指着“中奖弹窗”道具说:“这和爷爷手机里的广告一样,都是假的!”

活动尾声,孩子们集体创作的“安全三字经”被印在“安全小卫士”证书背面:“学法纪,辨是非,守交规,防诈骗,遇危险,敢发声”。社区书记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感慨:“最好的保护不是把孩子裹在温室,而是教会他们长出识别危险的‘铠甲’。”据悉,实践团正在陆续整理成《乡村儿童安全教育手册》,后续将通过结对模式持续开展安全护航行动。

文:陈思思
图:吴家雪、陈思思、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