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师生 未来学生 办事大厅 邮件系统 VPN 官方微信
招生电话

023-61968188  |  61968166  |  61968136

学校要闻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校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暑期赋能季|我校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

    7月13日下午,学校2025年暑期思政课教师培训在同心苑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宋星主持培训活动,全体思政课教师参训。本次培训紧扣“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思政课教学科研能力与理论传播效能”核心主题,聚焦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协同发展、论文与课题研究实效提升及新媒体时代理论传播创新三大主题,为全体思政课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赋能盛宴”。

    第一场培训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斌教授以“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同步提升的几点思考”为主题展开授课。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须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学与科研“双向赋能”。在教学实践上,他提出优质思政课要达“配方科学、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标准,教师需在“讲政治、讲科学、讲故事”三维度协同发力,推动“道理—原理—理论— 信仰”认知递进;还需深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学生认知认同体系转化,把握“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交汇点,善用多类素材增强针对性,通过“用心教学、巧借外力、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以情动人”的“五个着力”提升教学艺术,兼顾课堂“开头巧妙、线索清晰、内容充实、互动有效、讲授接地、总结提升”六要素。在科研与教学互促方面,他结合实例阐释教学问题可成科研源头、科研成果能反哺教学深度、学术争鸣推动教学理念升级。针对学术能力提升,明确论文选题需遵循“需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创新性”四原则,从社会实践、文献资料、个人积累中挖灵感,通过 “抓矛盾、寻交叉、捕偶发、拓前沿”突破,课题申报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对接各级项目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与时代热点设计,凸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其构建的“教学实践优化—科研选题生成—学术能力提升—反哺教学质量”闭环体系,为教师提供了全链条指导。

    培训第二场,《重庆日报》理论版主编侯金亮聚焦“新媒体时代面向青年群体的理论传播创新”分享实践经验。他指出,面对互联网信息泛滥与错误思潮隐蔽渗透的挑战,需以“青年化阐释、视频化传播、社交化互动”破解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以重庆日报《理响青年》栏目为例,其创新路径颇具启示:锁定“00后”群体,通过说唱MV、Vlog、AI虚拟人等形式,用青年话语阐释深刻道理;构建“党报+高校+社会(1+1+N)”联动模式,让青年成为“学、讲、听” 的核心主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借助论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强化朋辈影响力。此外,《领风者》《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案例,也为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赋能教学提供了鲜活参考。

    培训尾声,宋星总结强调,本次培训是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也是对教师“政治素养、理论功底、创新能力”的全面赋能。参训教师表示,将把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在教学科研互促中夯实根基,在新媒体传播中创新形态,努力成为 “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的思政课教师。

    此次暑期分类培训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注入新动能,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通过实践研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开展自主培训。学校将持续搭建常态化学习平台,推动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双提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张鸿   图:罗佳